close

過敏可以是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每個人或多或少會遇到這個煩惱。局部過敏大多來自環境過敏原,例如蚊蟲叮咬、貼藥膏不合、保養品化妝品不合...等等。全身性過敏則有更多的引發原因,例如食物、藥物、病毒細菌、灰塵...等等,甚至局部過敏處理不當,也能引起全身性過敏。

過敏一定能找出原因嗎?很遺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難道驗血檢查不行嗎?殘念,科學是有極限的。目前過敏原抽血檢測大約可驗幾十項過敏原,但是世間又何止這幾十樣過敏原呢?再者,檢查的準度並不是很高,只有參考價值,卻不代表上面驗到陽性反應的就是過敏的元凶,驗到陰性反應的就一定不是嫌犯。所以重要的是將過敏控制到能不影響生活品質,而非鑽牛角尖在推敲過敏原是誰這件事。

配合治療降低過敏度、消除發炎病灶當然屬當務之急,但是不能全靠藥物就好。過敏部位越癢越想摳,越摳又越癢,所以抓了就破功。即使尚未就醫,也要先冷敷幫忙,降低癢感。亂拿熱水燙、用酒精優碘亂抹、肥皂沐浴乳亂搓,往往雪上加霜。忌口有保庇,吃到酒、辣、有殼海鮮,常令過敏加劇,所以少吃為妙。衣著腰帶太緊、飾品包包摩擦、卡到汗水,就會癢上加癢。臉部過敏時,保養品、化妝品寧可簡化,省得多做多錯。 許多人都認為皮膚科只會叫人用類固醇,但是前述照顧事項並非藥物,沒有用到類固醇,卻能幫忙過敏的控制,就算必須以類固醇治療時,照顧事項的完成度高,類固醇就能用得更少。類固醇並非洪水猛獸,它絕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劃時代發明,問題是我們使用的方式。醫師開立藥物,絕非無的放矢。反而許多人愛吃好道相報,不了解病情卻亂給人介紹藥膏,或是隨便看到醫療資訊便斷章取義、對號入座,到藥局亂買藥塗,又或者不按指示增減藥量,產生副作用,再要類固醇背黑鍋,那麼到底是類固醇可怕,還是無知可怕呢?其實很多輕微的過敏,都不需要開到口服類固醇,就可以搞定。所以皮在癢的,掛個號吧!別再猛抓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典皮膚科 的頭像
    經典皮膚科

    經典皮膚科診所附設美容醫學

    經典皮膚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