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手指有些小硬塊,壓到碰到還會痛,雖然在整體健康上沒有甚麼影響,但是很煩。這一定是雞眼嗎?那可不一定。雞眼指的是因為摩擦而形成的硬皮,所以都長在手、腳、趾頭關節比較突出的位置、容易被磨擦到的位置,它們長得很慢,沒有特別的顏色變化。如果今天這些小硬塊數量增加很快、長在非摩擦點、有黑黑像胡椒粒的顏色,那它們可能是會傳染的病毒疣,而非雞眼,疣必須做殺菌治療,不能和雞眼混為一談。
預防勝於治療
既然雞眼是摩擦厲害形成的厚皮,降低摩擦就能斷根,所以打球手握球具、工作上常手持工具、騎車手扶握把等等情形,若能戴手套保護雙手,雞眼便不容易產生。如果是腳趾縫間的雞眼,由於是趾頭側面的摩擦所致,少穿太緊的鞋,並在兩個對磨的腳趾間塞紗布、衛生紙、棉球之類的東西增加空隙,也能消除它。最難的是腳底的雞眼,因為要我們不去壓迫摩擦到腳底,除非不用走路,那完全是天方夜譚。這時候,一雙好鞋是很重要的。氣墊鞋的鞋底設計比較能分散腳底突出的骨節所承受的壓力,相對減少了摩擦。反過來說,高跟鞋、尖頭鞋、太緊的紳士鞋就會造成雞眼惡化、增加疼痛,能不穿就儘量不穿,萬一遇到非穿不可的場合,應該先把幾個摩擦點用OK 繃、紗布塊、或雞眼隔離軟墊貼起來,預先保護。目前有些藥妝店有販售設計成甜甜圈狀的雞眼隔離軟墊膠貼,依雞眼的大小有不同尺寸,並不含腐蝕性藥物,單純用來墊在雞眼周邊以減少摩擦,非常方便。
有問題還是得治療
適當的修剪可以減少疼痛,工具要乾淨,小心修到與皮膚表面平齊,不要挖掘。洗澡時皮膚吸了水,比較軟,可以用浮石或銼刀輕搓去角質,讓雞眼不會增長太快。如果變嚴重了,可以請皮膚科醫師開去角質性的外擦藥,或局部冷凍治療,幫忙太厚的多餘角質剝落,就能輕鬆一陣子。雞眼貼布雖然也可以產生局部去角質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小心使用,萬一貼布鬆動滑脫,或是雞眼太小,將會令周邊正常皮膚腐蝕受傷,反而麻煩。使用治疣液類腐蝕性藥水的時候,一天最多塗一次,通常趁洗澡後塗,輕沾一下即可,不要讓藥水流到沒問題的皮膚去,藥水很快就會乾,便能穿鞋,塗過數日後如果皮膚有發白變軟現象,應暫停擦藥,等死皮脫落一部份,真的又有硬塊,才再度開始擦藥。只有配合預防的招數,治療的效果才能持久,切記切記!
- Sep 28 Fri 2018 08:29
雞眼能斷根嗎?
- Sep 28 Fri 2018 08:26
濕疹--是因為家裡濕氣太重了嗎?
非也非也,濕疹並不是因為濕氣重而引起的。當初選用濕疹這個稱呼,據說是因為很多病人在劇癢之下把皮膚摳到流湯流水,看起來濕濕的,所以取名 "濕" 疹。它若不是濕氣的問題,那為什麼會得濕疹呢?簡單說,濕疹是指皮膚因為內部或外部的因素發了炎,而這"因素",卻是包山包海。內因性的濕疹包括遺傳敏感體質的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疱疹、吃東西過敏之類;外因性濕疹包括貼藥布過敏的藥布疹、流汗刺激產生的汗疹、小嬰兒的紅屁屁尿布疹之類。所以濕疹是一個統稱,下面還可能細分成許多類別。
濕疹的症狀也十分多樣,它可以是發紅、起水泡、平面的、凸起的,也可能在被摳抓後出現脫皮、抓痕、流湯、起厚皮的變化,有的人就會以為醫生怎麼這個樣子也說濕疹、那個樣子也說濕疹,明明看起來差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濕疹千變萬化。
無論原因為何,濕疹的核心就是癢與摳抓: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產生惡性循環。治療上只要能將這惡性循環打斷,狀況就會改善。治療的基礎卻非藥物,而是保養。
不可以再刺激患部
對患部擦消毒藥劑、摳掉痂皮或屑屑、洗燙水、抹肥皂,只會引來新一波發炎,反而是溫柔勝過暴力:用涼涼溫溫的清水洗、棉質衣服鬆鬆穿、萬一流汗就用毛巾面紙之類輕輕按乾,這樣才能減輕發炎。
癢也不准摳
(病人一聽就 OS: 非人哉!) 放心,癢就冷敷,並非強迫你忍耐。冷敷不是一定要用冰塊,把冷水、冷飲放到患部上都可以帶來一絲清涼,暫時緩和癢感。因為冷敷沒有次數的限制,一天想敷幾遍都可以,也不會引發傷口,血管因冷緊縮,能降低過敏原的釋放,減少發癢的面積。反過來一癢就摳,絕對是摳出破皮流湯的慘況,收拾起來更加困難。
修復角質層
患部過於乾燥,刺激物容易侵入不完整的角質層,就會再度發炎。問題是濕疹區塊的角質層在發炎與摳抓之下,往往已經失去鎖水力,所以可以外擦溫和鎖水保養品,重建穩定的角質層,尤其是慢性發炎期間,患部脫皮乾燥的時段。最簡單的用品就是凡士林,不然可以選為濕疹皮膚設計的專用保養乳液或護膚霜。同時想擦藥及保養品的時候,藥膏先薄薄塗抹在患部後,才塗保養品,可以擦在藥膏上面無妨。
控制內部因素
內因性濕疹受疲勞、感染與食物的影響很大,所以良好的睡眠、減輕壓力、控制好慢性病或感冒之類、不吃酒、辣、有殼海鮮,可以減少發作次數。
到底能不能斷根?
內因性濕疹因為先天不良,當然沒辦法說斷根,但是體質可能會轉變,所以有些人可以趨向穩定,甚至長時間不發作。外因性濕疹則是能移除原因,自然就斷根,像藥布疹,不再使用藥布就沒事。但移除原因並不是一定做得到的。譬如汗疹,在台灣日頭赤炎炎的夏天,說不要流汗,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斷根也許不見得可以做到,控制卻是可以的,把控制做得很好,濕疹就不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這比斷不斷根更重要。
非類固醇不可嗎
許多人抱怨皮膚科愛用類固醇。不可否認,類固醇是在治療濕疹上很重要的藥物,但也不是唯一的藥物,對類固醇有顧慮的話,最好和醫師先溝通。其實錯不在類固醇本身,而是我們使用它的方法。好好的用,它是藥;亂用,就是毒,任何藥皆然。對皮膚科來說,類固醇依打、吃、擦有不同強度、不同藥效長短,有許多種搭配方法,是很專門的學問。一樣的關刀送到會用的人手中,耍得虎虎生風;給不會用的人拿了,耍不起來還割到自己。許多市售藥膏也有類固醇成分,不願意信任醫生的藥,卻願意相信別人吃好道相報來的藥,亂用之下更是危險。當然我們希望經由各種照顧的手段,讓需要類固醇的期間縮短,所以前文對保養措施多所著墨。類固醇不是洪水猛獸,醫生也不是樣樣病都要拿類固醇來醫,對用藥有疑問就開誠佈公地問,因為想醫好病來,需要醫生和病人協力,才容易成功。
- Sep 28 Fri 2018 08:24
孕婦與產婦的皮膚照顧
懷孕生產成為母親,是女人非常特殊的人生經歷,在這過程中身體會有許多變化產生,皮膚也不例外。
懷孕初期,荷爾蒙急遽變化,睡眠不穩,許多人會亂長痘痘,不要亂擠,可以請醫師開溫和的痘痘藥膏幫助消炎,多喝水,正常作息,便能穩定痘痘。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媽咪,在懷孕期間也可能會發作,不要亂摳亂搓亂洗,保養品簡化,並擦藥控制。
夏天懷孕的媽咪往往變得比平時更怕熱,這時應穿著輕鬆,流汗趕快擦或換衣服,多待在有空調的地方,比較不會引起汗疹。肚皮越撐越緊,要開始預防妊娠紋,體質因素之外,若體重增加太快,肚皮很緊,更容易拉斷皮膚中的纖維,引發更多妊娠紋,所以孕婦要小心控制體重,同時在肚皮上擦一些乳液或妊娠霜,增加皮膚的彈性。
懷孕後期,少數體質特殊的媽咪會出現癢疹,洗澡不可過熱,局部冷敷鎮靜止癢,減少摳抓,穿寬鬆衣物,並配合皮膚科的止癢藥物來控制。如果在生產前後出現帶狀疱疹或水痘等問題,除了治療媽咪,也要密切觀察新生兒是否有水痘症狀。
產後又會有一波荷爾蒙的劇變,加上照顧小寶貝的辛勞,無法有充足睡眠,又吃了一堆麻油雞與米酒水等含酒精的飲食,月子中過敏機會變高。月子期間如果出現過敏癢疹,應停吃含酒飲食及有殼海鮮類,避免病情惡化,洗澡用溫水就好,不能太熱,配合醫師的治療控制過敏,有餵母奶的媽咪要提醒醫師用藥小心。產後皮膚容易乾燥,濕疹體質的媽咪會發生乾癢,所以肥皂沐浴乳要少用一點,多擦滋潤乳液護膚。剖腹產的傷口在癒合之後,可以貼免縫膠帶或矽膠等防疤產品輔助,減少疤痕產生。
餵母奶的媽媽,要注意乳暈處的保養,不要過度清洗或消毒,反而會乾燥脫皮,平時可以用母奶或凡士林滋潤。如果被小寶貝吸出傷口,可以請醫師開藥膏,在餵奶的空檔薄擦。傷口太深的時候,建議擠出母奶來餵,暫不親餵,以免傷口持續發炎不消。有健康的媽咪,才是寶貝的幸福。 (本文刊登於 103 年 1 月 20 日自由時報)
- Sep 28 Fri 2018 08:20
寶貝咪咪--乳房的皮膚保養
對女性而言,乳房不僅僅有哺乳的功能,更是美麗焦點。但是長期穿著胸罩,咪咪陷入悶熱摩擦的環境,很容易發生濕疹、汗斑、毛囊炎等問題,去看醫生時又害羞難以啟齒,結果只會用有薄荷成分清涼感覺的東西亂塗亂擦;發生撕裂傷、咬傷時,就以優碘酒精亂消毒;或是長期摳抓到皮膚都變厚了,才覺得不對勁。對待人間胸器,可不能不溫柔呀!
胸罩廠商在廣告中不斷宣傳集中、托高有多性感,但是擠出了事業線,便造就了悶熱點。選購胸罩,仍然應以合身、透氣為最高指導原則。夏天裡,內衣邊緣很容易潮濕,在台灣,即使使用制汗劑也不一定能維持乾爽,最好能常換內衣,不方便的話也應常擦汗。運動時選穿無鋼圈設計的專用內衣,運動後馬上替換。清洗胸罩時要將洗劑徹底沖淨並曬乾,乾不透容易產生黴菌。
發生濕疹的時候,皮膚會出現癢疹,而且越摳越癢。除了想辦法維持乾爽透氣外,濕疹部位只以清水輕輕洗,避免刺激,請醫師開適合的藥膏塗抹,太乾燥的時候以凡士林之類產品滋潤患部,而不要用薄荷成分的東西亂擦。即使就醫,病況卻毫無經治療後進步的跡象,應回診再觀察,因為有些稀有的乳癌長得就像濕疹,必要時須切片檢查。
乳暈出現傷口的時候,不要用優碘或酒精,以棉棒沾冷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清傷口就好,塗抹醫師開的傷口藥膏保護,傷口若深,洗澡前可以用防水敷料蓋住,避免進水,癒合比較快。哺乳期間若親餵傷口很痛,建議將乳汁擠出來餵,以免傷口接觸口水又遭吸吮,不易癒合。
有些人會在乳暈處擦美白保養品,希望它們粉嫩粉嫩。因為此處皮膚較薄較敏感,使用前最好局部試用,確定不會過敏再正式用。當然定期自我觸摸檢查及乳房健檢都是不能忽略的咪咪保養,咪咪要對抗的不只是地心引力,從內到外都健康才是最美。(本文獲刊於 103 年 2 月 23 日自由時報)
- Sep 28 Fri 2018 07:53
家有過敏兒--異位性皮膚炎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有皮膚癢問題,都會緊張地問:”醫生,我孩子有過敏體質嗎?它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嗎?” 當孩子反反覆覆起大片濕疹,以皺摺處為主、合併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家族中有類似病患,我們才會稱他有異位性皮膚炎,而不是遇癢就對號入座。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受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濕疹。先天因素上,敏感性比別人高,皮膚耐受性比別人差,角質保水力不好,對病菌的抵抗力也較弱。後天因素上,氣候變化、生活壓力、心情、睡眠狀態、飲食、感染、流汗、摳抓會影響病情。簡單說,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超脆弱,風吹草動都要癢一遍,偏偏先天因素或氣候變化很難以人力左右,所以很容易起起落落。好在體質是可能轉變的,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隨著年齡增長,便不會再那麼敏感,狀況因而好轉,但相對就有一部分患者體質沒有轉變,結果到大還是很容易癢。癢雖然不是大病,但是很痛苦,癢到如坐針氈,癢到睡不好覺,摳得皮開肉綻,所以及時就醫目的不是求斷根,而應該強調先治標,改善症狀,再長期調身體,希望能達到體質轉變的結果,或至少有減少大發作次數的作用。
以治標來說,一旦開始局部發癢,即使手邊沒有藥物,也要冷敷止癢,隨便一杯冷飲或濕手帕靠在癢處,就能稍微減緩癢度,因為所有濕疹都是越摳越癢的,雙手乖乖不要摳便成功了一半。很多家長畏懼藥物治療,主要是怕醫生用了類固醇,尤其以為塗的比吃的安全,其實是不對的。首先,只要慎重控制劑量,短時間使用,類固醇並不會比止痛退燒藥可怕,可怕的往往是亂用。當孩子吃了有抗過敏止癢力的口服藥,過敏度降低,也減少了摳抓,我們就不用以藥膏擦很多天才緩解問題,其實大多數藥膏都有類固醇成分,吃的不一定會有類固醇呢!更糟的是許多家長相信呷好道相報的藥膏或偏方,不知道是甚麼亂用一通,危險性比類固醇還大的都有。類固醇藥膏也有許多分類,由強至弱各個不同,由醫師依病情開適當的藥膏去擦,指導正確使用方法,便不容易累積副作用。開過一次藥以後,每次發作就隨便拿舊藥單到藥局買一樣的藥去擦,或拿舊的剩藥膏去塗,並不一定能針對新發作的病情下藥,所以有問題時再度回診討論是很重要的。
以長遠角度而論,既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缺乏保護層,那多塗些滋潤保濕物質就能增加保護層啦!但是一定要選擇敏感肌膚專用的保濕產品,以免香料或其他添加物引發刺激。迷信天然ㄟ尚好是不對的,天然材質並不等於敏感肌膚專用材質。即使沒有癢,也應該長期擦保濕產品。亂洗會傷害皮膚的保護層,所以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要輕輕洗澡,用溫溫的水,少用肥皂沐浴乳,多用淋浴。衣服要寬鬆透氣,流了汗要馬上換。睡眠充足與降低壓力能減少過敏度,一旦感冒生病快快看好,以減少免疫系統受到波動。食物如何忌口是很困難的,至少酒、辣、有殼海鮮可列為拒絕往來戶,但花生、雞蛋、牛奶…等等到底該不該吃,有許多的研究報告,眾說紛紜,抽血檢查不可能將千百萬種食物都檢驗到,準確度也可議。可以用經驗來歸納,絕不要大量攝食列在觀察名單上的食材,新嘗試的食材都從少許試試看,吃了會癢的就將它從觀察名單改放到拒絕往來戶裡。以新鮮食材簡單烹煮,比較沒有複雜的添加物,相對較安全。健康食品或益生菌、吃補品的重要性是不會比一天三餐要緊的。新衣服或放置很久沒用的被子衣服,使用前都要清洗,減少用絨毛玩具或厚重地毯,因為塵蹣也會刺激免疫系統。先天不良,不能後天失調,對家長與過敏兒來說,這是長期抗戰,醫藥如同彈藥,保養可比糧草,彈藥是有遭遇戰才要用的,糧草是每天每天在消耗的,雙管齊下,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本文獲刊於 103 年 4 月 7 日中國時報)
- Sep 28 Fri 2018 07:50
銀髮族的皮膚照顧
歲月讓人累積了智慧,也把肌膚從嫩皮變老皮,老皮會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呢?
東癢西癢
門診中的爺爺奶奶們最常見的困擾就是容易東癢西癢,常常抱怨:”我年輕的時候皮膚都很好的呀,自從開始癢以後,就動不動發作一下,怎麼不斷根呢?” 除了過敏外,另一個因素往往是皮膚過於乾燥。銀髮族常有慢性疾病需要服藥,如果在改變藥物組合後幾天到一個月左右出現癢疹,須將藥物列入考慮名單,和醫師討論。糖尿病患常相伴有慢性皮膚炎或循環不良問題,應好好控制血糖值。晚睡與刺激性飲食都會令人敏感性升高,反正酒、辣、有殼海鮮不但沒太多養分,更是傷胃兼高膽固醇,忌口總是好的。換季期間皮膚敏感性更高,貼身衣物不要有羊毛成分,寬鬆透氣的比較舒服。
老皮的保濕層沒有嫩皮好,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特別明顯,冬天一到,往往出現 “冬季癢”,最常發在小腿前側或後背。所以秋風起,銀髮族就該開始為保濕努力:洗澡時不要把水溫調得太熱,淋浴比泡澡好,肥皂或沐浴乳減量用或乾脆清水洗,輕輕洗不要搓皮屑,洗完後馬上擦滋潤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一旦開始乾癢,不要用熱水亂燙癢的區域,反而冷敷可以有暫時止癢的功效,一摳就會癢上加癢,弄到不可收拾,抓耙子或不求人還是收起來吧!與其亂用含薄荷成分涼涼的東西隨便塗,不如請皮膚科醫師開適合的止癢藥來消炎,事半功倍。
各種感染
銀髮族還會有感染的困擾,最多的就是頑癬難癒。香港腳、灰指甲、股癬其實都有藥可醫,也不一定都要用口服抗黴菌藥,保持乾爽並耐心配合殺菌治療,很多人就可擺脫討厭的黴菌,也比較不會併發蜂窩組織炎。帶狀疱疹也容易侵襲老人,目前已有皮蛇的疫苗問世,能減少發生機會或減輕嚴重度。一旦出現會痛的排隊的小紅疹或小水泡,應及早就醫,正確照顧,甚至加上抗病毒藥抑制病毒,便能快一點獲得改善。誤信傳說亂求偏方、斬蛇畫蛇,反而延誤病情。
老人斑
老人斑和保險紅利一樣,活得越久,領得越多,早早開始防曬,有預防老人斑、黑斑的功效。真的看了心煩,可以用醫美雷射打光光。但是若有的斑塊增大很快、顏色改變、經久傷口不癒,就要擔心是否有皮膚癌,可以請醫師鑑定,需要時做切片檢查化驗。青春即使不再,熟齡肌仍然可以健康美麗,記得要好好呵護喔! (本文獲刊於 103 年 4 月 15 日聯合報)
- Sep 28 Fri 2018 07:48
汗涔涔怎麼辦?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其實不代表健康喔!流汗是重要的生理機能,用以調節體溫,甚至排除廢物。但是汗水也會引發問題:潮濕環境吸引黴菌滋生,變成汗斑、紅癬;汗水本身刺激角質層,變成汗疹、痱子;汗有異味,影響社交…等等。但是就算沒有多汗症那種不正常的出汗量,在台灣的炎夏,誰能不汗如雨下呢?
穿寬鬆與制汗
首先,穿寬鬆衣物可以減少出汗,所以大熱天的,就別硬穿不透氣的牛仔褲、靴子之類,皮帶繫鬆一點。但是有些人因工作需要,有服裝限制,那可以嘗試在易卡汗水的區域塗抹制汗劑、灑痱子粉,以延長乾爽時間。
擦汗與換衣
第二是及早移除汗濕衣物與擦汗。例如明知因為工作或運動,一定會揮汗如雨,就帶著乾淨衣服在身邊,方便更換。或是攜帶毛巾手帕,冒汗的時候可擦,擦的時候不要大力搓,最好用按壓方式拭汗,以免搓傷角質。腳汗厲害的人,可以多帶一雙棉襪在身邊,上班上課的空檔多換一次襪子,五指襪能減少腳縫潮濕的機會。絲襪材質不吸汗,如果因為制服要求必須穿絲襪,多帶一雙去換穿外,下班時最好馬上換成棉襪。
抑菌制菌
如果汗有異味,表示流汗區域有細菌累積,這時候可以洗一些制菌沐浴乳、抗菌藥皂來減少細菌。汗斑或紅癬等問題可以洗抗黴菌的產品幫忙,例如把含 ketoconazole 的洗髮精當沐浴乳用,來洗滋生汗斑與紅癬的區域。衣襪徹底曬乾或烘乾,就能減少上面的菌叢。多準備幾雙鞋子換穿,能穿涼鞋拖鞋,就少穿包鞋,鞋墊還可以抽出來曬一曬,讓紫外線幫忙殺菌。
有多汗症困擾的人,更要將以上事項做得完善,以減少續發問題,但嚴重的人可以考慮用手術、肉毒桿菌注射...等等來改善病情。日頭赤炎炎,不能清涼無汗,那就要知道怎麼讓流汗不變成皮膚的負擔。 (本文獲刊於民國 103 年 5 月 14 日自由時報)
- Sep 28 Fri 2018 07:22
眼皮怎麼照顧?
眼皮是臉上最薄最脆弱的區域,很容易發炎受刺激。舉凡化妝品、保養品不合適、流汗擦得用力一點、吃藥過敏…等等,都可以讓眼皮紅起來,怎麼因應它的狀況來照顧呢?
如果是”腫得像銅鈴且痛得不得了”,表示感染了細菌。眼皮感染是不可小覷的問題,弄不好很快會演變成蜂窩組織炎,應該多多冰敷,馬上找醫生開藥吃。很多眼皮細菌感染的病人都是因為自己亂擠附近的痘痘或針眼才出事的,不可不慎!
如果是”腫得像銅鈴且癢得不得了”,表示過敏,最常見的原因是吃到體質不適合的消炎止痛藥或被蚊蟲叮咬。冷敷會止癢消腫,不可以亂擦有涼涼感覺薄荷成分的東西,反而會造成眼睛刺痛不舒服。如果發生的一兩天內真的有服用藥物,先停止服用,回去原來開藥的醫療院所詢問是否還能繼續使用。
如果"表皮紅紅粗粗、刺刺癢癢",表示濕疹變化,一般是因為化妝品、保養品太刺激,或是有用力揉搓眼皮的動作,造成發炎。若是已知用過某種產品後,眼皮就要不舒服,千萬不要再勉強自己了,一定要停用不合的產品,考慮換其他替代用品或簡化保養化妝程序。眼睛有分泌物或畏光流淚發紅,表示可能有結膜炎、角膜炎,不應該再亂揉眼睛了,除了請皮膚科解決眼皮的問題,也要看眼科為眼睛點藥。眼眶流汗時只能用手帕毛巾輕按拭汗,動作太粗魯會把皮搓破的。紅癢的眼皮可以冷敷,切忌用薄荷成分物品亂擦,清水輕輕洗,完全不能用洗面乳或彩妝,擦好醫師開的藥膏後,可以再用凡士林滋潤,眼霜眼膜全部暫停。
如果"眼皮上長了小顆粒",大多是良性瘤,例如贅肉、汗管瘤、粟粒腫、黃斑瘤…等等,若對外觀造成影響,可以請醫師用醫美措施處理掉。
眼皮很薄,並不能承受太強的藥膏,絕不要拿自己當白老鼠,隨便拿別人介紹的東西或藥房隨便挑一條藥膏就擦上去,不見得對症不說,搞不好還有危險,有問題就請醫師處理,一定事半功倍,來不及看醫生的時候,冷敷是一定安全的措施。(本文獲刊於民國 103 年 6 月 7 日自由時報)
- Sep 28 Fri 2018 07:19
海邊戲水護膚需知
暑假來臨,正是海邊戲水的好時機,到海邊玩,在皮膚照顧上要注意哪些事呢?
防曬
最基本的是防曬,太陽熱辣辣地烤皮膚,別說曬黑,很容易就曬傷了,長期下來更會增加皮膚癌的可能性。由於太陽光可以經由玻璃、柏油路面、水面反射,所以不要以為有戴帽子、撐傘就足以遮擋紫外線,仍然是塗抹防曬產品才能有比較好的防護力,否則只好將自己包成蒙面人才行了。選購防曬產品時,首先看質地,因應生活上不同的需要,防曬產品有塗的、噴的、油性皮膚用的、兒童用的、敏感肌膚專用的、運動用的、具潤色效果的…等等,有非常多選擇。第二是看防曬係數 (SPF),至少要二十以上,比較有隔離紫外線的作用。防曬係數四十不代表產品的防曬效果比防曬係數二十的好上一倍,並不是買係數越高的越有效。反而擦的厚度與是否記得補擦,才能決定防曬效果的好壞。擦太薄或只在出門時擦過一次就沒補,恐怕會白費工夫。一般建議每四小時應補擦一遍防曬產品,如果被水洗掉或流汗多,則兩小時就補擦。
曬傷
已經發現沒做防曬工作的局部皮膚有發紅刺痛現象,大概就是曬傷了。當下應該先給予冷敷,減少發炎反應,用冷水、冷飲靠在皮膚上有涼涼的感覺都可以。輕微的曬傷只要輕輕清水洗、擦乳液保濕、不要摳皮屑,就能消炎。嚴重大片曬傷可以就醫內服外敷治療。
水母螫傷
海中玩水有時會遇到水母。有些水母有毒,被觸手沾到,皮膚會有一條條紅腫發炎,又癢又刺。當下不要急著用水沖洗,反而會令毒液擴散。可以用海水、酒精、尿液沖洗,水母的毒液囊比較不會破裂,毒液能被中和。
穿刺傷
沙灘上的破碎貝殼、垃圾常常變成隱形的凶器,刺傷皮膚;捕捉蝦蟹,不小心被螫傷夾傷。受傷時,最好趕快用清水將傷口沖乾淨,不要讓異物卡進傷口,然後用乾淨的布或衛生紙、紗布用力按住出血點幾分鐘以止血,最好再用 OK 繃蓋住傷口。如果回家後發現傷口附近越來越腫痛,表示發生細菌感染,不可小看,應該儘速就醫服藥治療。 (本文獲刊於民國 104 年 8 月 13 日自由時報)